人才是兴检之本、强检之基。近年来,天桥区检察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上级院人才强检的部署要求,创新打造“检心·未来”素能提升品牌,不断完善系统育才、科学用才机制,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建设成效显现,先后有27人次获评全省、全市检察业务标兵、能手及标兵型人才,22人次入选省、市级人才库,1名干警作为全省检察机关唯一成员,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涉外经济犯罪检察研究团队。
党建引领示范化,政治铸魂“锻初心”
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上,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队伍。一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动摇”。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各类学习教育,不断完善“党组中心组+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员+青年干警”五级联动学习机制,引导干警恪守政治忠诚、站稳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担当。二是坚持党建业务融合“不松懈”。在顺利通过全省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试点验收后,持续深耕融合工作,逐渐形成以“水润检心党旗红”融合品牌为旗舰,以“检心·未来”素能提升品牌、“星火汇聚”党建品牌为两翼,以各部门、各支部品牌为支撑的品牌梯队矩阵。三是坚持党性教育活动“不停歇”。在“七一”“十一”等关键时间节点,连续多年举办咏颂会、党课宣讲、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组织干警到中共济南乡师党史陈列室、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等进行联动式参观学习,以鲜活生动的党建活动,把红色基因融进检察干警的血液中。
教育培训体系化,以学赋能“铸匠心”
始终将素能提升摆在关键位置,“整体提升”与“精准滴灌”相结合,打造履职尽责的优秀检察队伍。一是持续优化整体规划。每年初制定教育培训年度计划,通过举办“全面做强自己”系列专题讲座、检察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同堂培训等方式,着力提升授课内容的吸引力,增强教育培训的效果。召开素能提升座谈会,围绕检察队伍建设现代化亟需提升的素质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案和具体措施。二是构建特色学习模式。举办“天检悦分享”读书会系列活动,每月由1名院领导向干警荐书,在全院营造尚学尚读氛围。结合各部门业务特点,针对不同薄弱环节,建立每周“专题式”研讨、“晨光映检”晨读、“好好学习UP营”“检蓝·砺行训练营”等学习机制,坚持学政治理论、学检察业务、学党建知识,不断提高检察干警的内在素养。三是打造分层展示平台。开设“业务标兵分享会”“检察官办案故事汇”“博采学堂”等不同平台,推动业务骨干和优秀干警站上讲台、分享经验、传递知识,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发挥不同层次平台的揭榜挂帅作用,激励干警争先创优,带动检察业务争先进位。
成长历练硬核化,业务提质“增信心”
始终将以训促干作为重要抓手,打造能打善战的优秀检察队伍。一是狠抓实战练兵。组织公诉人论辩赛2次,围绕文书写作、策论撰写、业务答辩等重点内容,以实战实训锤炼核心能力,全力支持干警参加上级院业务竞赛。在2025年度全市检察机关公诉和未检业务竞赛中,取得“出战10人、获奖11项”的优异成绩。二是狠抓团队培养。积极构建“培训+办案+研究”的一体化办案团队培养模式,建立涉黑恶案件、电信诈骗案件、知识产权犯罪等7个专业化办案团队,在大案要案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在实干担当中树牢大局意识,做实检察为民。三是狠抓理论研究。启动检校合作联合培养强基计划,与山东政法学院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山东交通学院建立产学研基地,深化课题制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检察队伍理论素养,出版专著2本,申报省法学会、省检察院等课题6项,26个案件入选市级以上典型或优秀案例,多篇理论文章在市级以上理论研讨竞赛、主题征文等活动中获奖。
培养使用科学化,青蓝相继“润检心”
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不断优化检察队伍结构,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一是坚持有为有位导向。大胆提拔使用政治素质好、综合素质高、工作实绩优的年轻干部,近三年以来,大力提拔80后年轻干警担任部门负责人、检委会委员,着力培养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善成事的检察“接班人”。二是注重梯队建设培养。深化青年理论学习,大力实施“青蓝计划”,组织开展“青说蓝说”座谈会,为20名青年干警配备政治导师和业务导师,制定带教学习活动方案,青蓝双方在共同探究工作规律、研讨业务实践、开展调查研究中实现教学相长,推动实现检察队伍薪火相传。三是立足长远谋划未来。组织7名青年干警院内跨部门交流锻炼,推荐2名干警分别到蒙阴挂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墩苗期丰富经历、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推动形成“检察成就人才,人才成就检察”的生动形象。